关于人民网官方微博新闻配图的分析【2】2014到2015年中旬,资料图片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社会新闻比重最大的图片类型。而且与前一阶段的资料图片的差异在于,初期的资料图片多是历史新闻图片类型的资料图片,之后则呈现网络化趋势,因此我们把2014年到2015年这一阶段叫做社会新闻网络图片期。
这时的资料图片在社会新闻中,多用“萌宠”和“萌娃”的形象,制作精良,画质清晰,但是新闻相关度不高,甚至图文无关,配图不合理,图片基调和新闻相差甚远等情况。
2015年至今,表情包异军突起,成为社会新闻中最重要的图片类型。因此我们把2015年至今这一阶段叫做社会新闻的表情包期米乐M6。
人民网微博配图中使用的表情包常常会带有一些简单有趣的字幕,带有评价功能,部分反映出受众阅读新闻事可能产生的想法和感受。但表情包的图文相关度低,与新闻相关的有效信息很少。画质不清晰较粗糙。
另外表情包又有细分的类型和特点,产生了不同的传播效果。本研究按照表情包主要呈现的内容来进行分类,将人民网使用的表情包分为七种主要类型。
(1)影视动漫截图类:这类表情包主要来自于影视剧、MTV、动漫截图,因为剧情人物表情夸张、情节荒诞或台词经典特别而成为表情包。这些表情包来源的影视作品一般为受众所熟知,因此能够产生共鸣,并衍生新的意涵。(2)名人类:这类表情包以人作为图片的中心,人物一般是当红明星或名人,表现形式是名人的夸张表情配以流行文字。这类表情包往往能够起到名人效应的作用,增加了年轻群体用户的活跃度和好感度。研究也发现这类表情包的选择往往会参照名人当前的热度和欢迎程度,来达到自身微博更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3)漫画类:该类表情包使用流行的漫画形象,配以夸张的文字,一句话或一个词为主,来直观地表达某种情绪。这类表情包的画质是最粗糙的,却也更有亲近性的效果。(4)动物类:该类表情包的中心形象是猫狗等动物,加上将动物表情进行文字表意来达到情绪表达的效果。这类表情包迎合了用户对“萌宠”的喜爱,更有利于微博的再次转发和用户评论的发生。(5)草根类:该类表情包也以人为中心,但是一般是草根,网红或不为人知的群众,这些人物一般肢体、表情夸张诙谐从而成为一种情绪外化的表现。这种草根的表情包可以说让人民网微博更加的接地气,更符合社交媒体的属性。(6)文字类:这类表情包除文字外无其他内容,文字带有明显情绪,比如“哎”等语气词,对情绪有放大强调的作用,情绪感是最强烈的,个人色彩浓烈,将人民网微博的形象个人化,而不是媒体形象的突出。(7)Gif类:这类表情包是将静态的图片进行动态展示,形式新颖,感染力更强米乐M6。介于视频与图片之间,因为容量小而更加容易加载和传播,又因为动态的效果更有吸引力。
在所采集的样本中,共有六种新闻类型,现场照片、资料图片和表情包三种图片类型所占比重最大米乐M6,变化趋势也较明显。另外三种图片类型:漫画、报纸版面和长图文在微博配图中使用较少,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具有很强的新闻适配性图片类型。
漫画作为一种传统的新闻配图形式,延续了传统媒体上的图片风格。人民网的漫画大多是原创作品,漫画和新闻的内容相关性高,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
长图文是随着互联网图文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图片形式,且长图文也经历了从粗糙简单到高度整合的过程。长图文的比重有小幅上升的趋势,他的出现不断改变了将人民网在微博上的时政直播的情况,使其微博的界面更友好和清晰,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报纸版面的图片是人民日报的社评简报,简单粗糙,传播效果较差。用图片承载了文字信息内容,但是不容易用户辨识和阅读。
以人民网微博社会新闻配图为研究对象,其配图变迁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传统媒体图片时期,集中在2012-2014年,这个时期新闻配图与传统媒体趋于同质化,以高品质的新闻现场照片为主,图文相关性强,同报刊配图同源,可见人民网微博仍被视作传统新闻发布机构的附属品。其次是网络转载图片阶段,集中在2014-2015年,这个时期网络资料图片逐渐取代新闻现场照片,成为主要图片类型,网络转载图片的特征是PGC生产,图片品质好,但图文相关性减弱,更加注重传播内容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要求,新闻配图的专业性要求被弱化。第三个阶段是表情包时代,2015年至今,表情包作为新闻配图的数量显著增长,这类图片制作简单,图片质量较差,与新闻内容的图文相关性进一步削弱,表情包还往往附带感彩和评论性文字,以戏谑、娱乐化的姿态呈现,很可能导致新闻报道客观性逐渐下降。
这种配图变迁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应人民网新闻报道娱乐化趋势。虽然仅以社会类新闻分析不够全面,但在样本搜集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类新闻的占比已经超过新闻发布总量的50%,其变迁的显著性一定程度能反应人民网微博新闻报道的风格变化。
除社会新闻外,人民网微博“硬新闻”板块——时政、财经、评论,在新闻配图研究中我们也进行分析。通过图表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是:时政和财经新闻偏好长图文发布,这种表达形式可以突破微博140字的发布限制,图文并茂,详实生动,特别是在新政发布的政策解读新闻和数据复杂的财报新闻中经常使用;评论类文章表现出其新闻配图的稳定性,来源是人民日报社论,配图即人民日报电子版相关文章版面,这类微博始终保持着“严肃、冷静、客观”的特性,可以视为人民日报的微博剪报。
“硬新闻”版块配图相对稳定,长图文应用是依托新媒体技术发展,在保持图文高度相关的前提下进,进行优化阅读体验的尝试和创新是其主要特色。
人民日报微博的配图尝试,表现出传统媒体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变化与挑战。这种图文形式的创新,可能会对未来发展有以下几点影响。
所谓“亲近性”主要是指“文本的表达方式与文本解读者期待的方式相一致,与其思维方式相一致,与其解读心理相一致”[10]。 这个概念最初应用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研究中我们发现也有学者将其应用到政务微博领域的研究,可见亲近性文本的适用范围正在扩大。纵观人民网微博,其新闻配图越来越擅长结合网络流行元素,利用时下流行的表情包与民众互动,产生共鸣,从而缩短官方和民间的距离感,扩大影响力。最直观的体现是,人民网微博“转评赞”数量在表情包出现之后,有了显著提升。
根据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专业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应该重视其专业性,加强引导而非曲意逢迎。在样本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研究大量图片,发现在网络转载时期,大量人物特写镜头、灾难现场、犯罪现场的图片出现,伤口、血迹、受害者痛苦的神情和弱势群体的图片,赤裸裸地公之于众,煽动性图片明显增多。视觉冲击力超越了客观性报道,成为新闻图片选择的“新的尺度”,这也是我们所担心的,煽动性新闻并不利于引导民众理性思考,反而激化社会矛盾,与新闻专业主义之路渐行渐远。
就此次研究的样本看来,娱乐化趋势在社会类新闻表现鲜明,多与一些猎奇的新闻事件紧密相关。但是在16年的部分新闻中,我们会发现表情包有入侵“硬新闻”板块的趋势。这种泛娱乐化的效果,遭到了一些理性网民的反对——在一则带表情包的法律新闻下,热门评论中有网友提醒“微博小编要注意表情包使用”。可见表情包的戏谑、讽刺的特征并不完全适合新闻传播,新闻报道要把握娱乐化的边界,时政、财经和国际新闻不应为了迎合受众而进行“软化”报道。毕竟回归新闻的本质作用,它是用有效的信息引导人们做出决定,泛娱乐化的传播方式,很可能造成。
此次研究以人民网微博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不同类型新闻的配图变化趋势。我们采用抽样调查法获得样本数据,通过分析将配图变迁分为三个阶段。从中得出人民网微博日益网络化、人格化、娱乐化的特征。
研究发现新闻配图娱乐化趋势已经逐渐影响时政、国际等硬新闻。针对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利害关系,我们也进行简单分析。希望未来新闻配图使用能更加规范化,新媒体运营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在吸引民众的同时,也能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规范。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