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这对爷孙一起学电脑是好事吗近日杭州一名7岁的小男孩,在家给爷爷教电脑课程。孩子的爸爸妈妈不但知道,而且很支持,是这件事的看点。
七岁的孩子,约莫正在上小学一年级,也就是刚离开幼儿园没几天功夫。习惯摸电脑,甚至熟悉一些APP什么的,说明孩子接触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强,聪明。可你要说孩子有多厉害,那就是抬杠了。
可就算这样,对几乎没有接触过电子产品的爷爷来说,孙子当自己的老师,还是绰绰有余的。这样,一方面孩子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鼓励和开发,另一方面爷爷免费得到电脑知识培训,也不用担心跟不上信息时代了。似乎可以说,爷孙共进,相得益彰。可是,事情总没有这么简单。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人希望跟上社会的步伐,想学电脑知识,这是好事。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老人,他笔耕不辍,用手机经常记录自己的生活感悟,玩“快手”很溜的。
可是,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对电脑尤其是手机应用还是感觉很陌生的,现实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预约让他们很头疼,甚至微信支付也让他们怀疑有没有被人骗了。
如果老人能学会怎么用手机服务功能,政府为愿意学习电脑手机知识的老人提供公益性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如果基层政府不作为,只能是家庭承担起责任。然而,年轻人忙于上班挣钱,无暇顾及老人的学习,老人还是要面子的,即使是儿女,也不愿表现得“笨”,似乎怎么也教不会,这个重任居然落在孙子孙女身上。也许,因为孙子半懂不懂,教爷爷的过程中自得其乐,不会嘲笑爷爷,就算有,爷爷也不会当真,反而觉得孙子争气,聪明。
虽然国家发布了很多文件米乐M6,要求方便老人,比如要求方便老年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要求推进交通领域“适老化”改造等等。可是在基层,不少老年人由于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这也就提醒我们的基层政府,在服务老年人工作中,少一些口号,把工作做实,多办一些事实,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精细化的教育服务,为所有有学习意愿和条件的老人提供公益性服务,真心实意地接纳他们融入社会。
电脑编程的训练,信息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电脑。这个七岁男孩熟悉电脑,应该说是早走了一步,是优势。
其实不光是电脑,电子产品都有辐射性,对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对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影响更大。视力下降,不爱运动,甚至手机成瘾,想着法的得到手机,想着法的玩手机,成了困扰无数家长的社会问题。2018年郑州小学生7万多元打赏主播,最高一天刷走3个“1888”。
熊孩子总是让父母无奈,有一种熊孩子用电脑打赏主播,直到钱没了,家长才发现,为时已晚。甚至还有孩子利用电脑进行智能化犯罪。
在手机没有和互联网“勾连”之前,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智能”以前,我们会热衷烹饪做饭,整理衣柜,看电视,也会在阳台仰望,甚至遐思发呆……
现在,一家人人手一机米乐M6,除了对着屏幕傻笑几声,相互之间的“废话”少了很多,饿了用手机点餐,在家里电视也慢慢被打入冷宫了。
有了智能手机,更多人越来越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一分钟内不看手机似乎很不自在,越来越分心了;
有了智能手机,我们和陌生人成为“朋友”,和近邻形同陌路,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家门,和身边人交往谈心,逃避日常社交。
可是,享受手机带来的方便同时,我们生疏了很多技能,比如手写毛笔字,已经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了。即使是成年人,毛笔字能拿得出手的,也不多了。
比如,写书信等等。据报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时期斯大林常写长信和便条,但是在架设了保密电话线后,他的书信写作便戛然而止。随着手机和微信的流行,我们懒得写信,对着冷冰冰的屏幕打字,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
再比如,施舍变得困难了,线上可能有说有笑,线下冷漠相对。微信支付、支付宝流行,数字人民币即将广泛推展,更多人出门也很少携带小额现金,不但小偷很难偷到钱了,就连遇到乞讨的老人,有时动了恻隐之心,一摸口袋,要么没零钱,要么就是一张张百元大钞米乐M6,又舍不得,于是行乞也变得日益艰难。
信息化时代,并不是什么都要信息化,更不是什么都得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老人跟不上信息化变革,不会用电脑,我倒觉得也不见得就是天大的事。
如果老人习惯了传统的消费方式,那就用纸币。其实这样,会节约很多零钱。很多人在刷信用卡,微信支付中好像用别人的钱,很大方,痛快过后是窘迫,因为数字支付很容易让人产生财富错觉——那就是个数字。
尊重老人保持自己的社交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孝道。家庭包容了传统与现代,才是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