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手机报》20210817>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同志《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党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摘自习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关于拼搏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有网友发现,陆续返回国内的奥运健儿们在健康监测期间“依然非常拼”:蹦床选手朱雪莹在“室内迷你蹦床”上坚持锻炼,举重健将李发彬的健身动作十分“硬核”,帆板运动员毕焜利用房间里的器械“蹬单车”、“划船”……他们在赛场上拼尽全力米乐M6,在赛场外毫不懈怠,生动诠释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成功的花儿,往往浸润着奋斗的汗水与泪水。赛场上的每一次突破自我、每一次绝地反击、每一次创造奇迹,都来自全力以赴米乐M6、勇往直前的拼搏奋斗。本届奥运会已经闭幕,但拼搏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谢幕。近日,习总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时指出:“要幸福就要奋斗。”生活因拼搏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无憾。无数榜样启示我们,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奋力拼搏,方能摘取人生的桂冠;敢打敢拼,才能享有成功的荣耀。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全力比拼之时,还有很多人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挺身而出。“不同的赛场,中国人都在拼!”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未来可期,奋斗以成。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迎接我们的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吴天一,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上世纪50年代末,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毅然来到青海米乐M6,扎根高原。巍巍昆仑、皑皑雪域,自然景观绝美壮丽,然而缺氧、乏力、头痛等高原反应症状接连出现,有人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吴天一认定这是一种高寒低氧环境的特发性疾病,必须要找到高原病的应对之策。也正是从那时起,吴天一开始了高原医学研究。“一个决定,走了一生”。高原医学研究与一般医学研究不同,其研究场所不仅在室内,更在风云多变、险象环生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吴天一不仅要克服自身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还要频繁出入高寒地带,爬冰卧雪,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数据。从事田野调查多年,在强烈的紫外线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后来做手术植入了人工晶体;和战友们一起在“生命禁区”坚守,曾经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全身有14处骨折……对这些经历他却十分淡然:“不这么拼,怎么能攀上高原医学的山峰?”从容的话语,透露着勇毅和坚忍,更体现着医者仁心、无疆大爱。年过八旬,吴天一还在继续“跟高原病较劲”,带着心脏起搏器的他仍坚持在高原上开展医学研究工作。如今,越来越多人追随着吴天一的脚步,一批批高原医学研究团队进驻喀喇昆仑、雪域高原。他们一棒接着一棒,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继续守护着高原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近年来,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助推乡村振兴。与此同时,围绕农民的生产生活安排、各项保障衔接等问题,赣榆区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路径,全面推行网格化党建模式,推动党组织下沉到小区、拓展到楼栋。下图为该区石桥镇韩口村新型农村社区。据介绍,该社区以“渔文化和渔耕文化”为主题,新建住房132套,走出一条“农渔文旅”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