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热门推荐本报讯(记者 赵晖 杨大勇 阚力)“我们村回汉的住宅不会刻意隔开,邻里之间只是一碗汤的距离。”“我们镇经济发展,得益于各民族群众关系和谐融洽。”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民族关系就如同这个县名一样“博爱”。
博爱县有许良镇、磨头镇、清化镇等多个民族村街集中的乡镇。日前,记者深入当地走访发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概念,就如同文化基因一般,印刻在当地居民的认知里,成为这个面积约435平方公里县域的进步品牌和经济发展的强劲音符。
许良镇大新庄村是典型的回族聚居村。这个村与相距13公里外的汉族村庄邘邰村(沁阳市西万镇)的“邘新社亲”故事,历经500余年传承至今。2015年9月,“邘新社亲”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邘邰村和大新庄村结为“社亲”的由来要追溯到500多年前米乐M6。明朝正德年间,大新庄回族青年闪耀忠身陷一场官司,时任县令的邘邰村人陈我捷予以相助。此后,大新庄村与邘邰村结为“社亲”,回汉情缘代代延续米乐M6。
500多年来,邘邰村和大新庄村始终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相互扶持,共同发展,这也成为“邘新社亲”故事的内涵。
目前,博爱县正在通过开展以“干部互访、村民互帮、经济互助、发展互享”为内容的回汉村街合作共建活动,以求扩展“邘新社亲”外延,丰厚“邘新社亲”内涵,推广“邘新社亲”这一民族团结进步品牌经验。
磨头镇汉、回、侗、满、壮米乐M6、畲、藏7个民族中,少数民族共有3566人。博爱县委部副部长琚际兵介绍,讲“邘新社亲”故事是该镇干部群众的拿手本领,他们把这个故事讲到村街、学校、企业……直至讲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在磨头镇,看各族群众关系是不是融洽,从春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中可见一斑:互助共建对子帮扶慰问、消费扶贫、文体演出等,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在这一刻凝聚了最大的价值认同。
距离磨头镇约1公里处,有一家约400人的回族企业,这里是博爱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员工间彼此尊重风俗习惯,几乎没有过矛盾,企业餐厅设有民族窗口。”该企业王姓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员工虽然来自不同民族,但如同一家人一样,遇事换位思考,相互礼让。
磨头镇西南村85%的村民都是回族。在该村32岁的回族姑娘闪如梦的记忆里,从未听说村民之间有什么矛盾,那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尊重,已成为村民的自觉。“就连回汉村民的宅基地也不会刻意地隔开,回汉之间就是一碗汤的距离。”
让闪如梦最为感动的是,前不久,家人因交通事故受伤,她忐忑不安赶到现场,看到的是回汉邻居都在帮忙救助。“那一刻,我顿时安定下来,也深深体会到回汉一家亲的温暖。”
琚际兵说,磨头镇民族团结进步有着优秀传统,加之“邘新社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影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已成为该镇少数民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有力抓手。
有着一万余人口的清化镇西关村,回族居民占95%。这个村广泛“结亲”的抓手有两个:酷走队和篮球队。靠这两支队伍出访联谊,西关村与周边十多个汉族村、单位、部队等建立了亲密关系。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和体育比赛活动,切磋技艺的同时,拉近了情感距离。
西关村饮食业历史悠久,当下更是做得风生水起。用西关村党支部沙国庆的话说,“因为我们的客户群更广了,市场更大了。”他介绍,现在的饮食业经营者,非常愿意和汉族群众做生意,从早前心存顾虑到现在完全没有隔阂,双方的信任度越来越高,交往合作越来越宽泛深广。
“邘新社亲”亲在哪?不仅“村亲”,还要“县亲”“市亲”,在原焦作市委刘涛看来,这样才能赋予“邘新社亲”更丰富的意义。他说,推广“邘新社亲”品牌,目的是扩大“结亲”范围,让各民族同胞真正从文化上亲起来、心理上亲起来、生活上亲起来,实现大团结大发展。
如今,在博爱县,“村村交好”遍地开花,“小村落大团结”随处可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已初显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