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电子劳动合同过程中应谨防这些法律风险……七方律所专栏

  新闻资讯     |      2023-12-24 07:42

  签订电子劳动合同过程中应谨防这些法律风险……七方律所专栏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合同在商务活动中屡见不鲜,但由于电子合同形式要件要求高、无痕篡改可能性高、容易灭失、原始性难以保障等弊病,在劳动人事管理中采用并不多见。受疫情的重大影响,各地不得不推迟复工,这给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020年3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该函中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此函一出米乐M6,使得远程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的需要被激活,一些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对电子劳动合同的支持意见。那么,电子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如何进行有效防范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显得迫切需要。

  1、签订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电子合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远程签订,可以很好地解决异地用工或者不便到现场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对于那些由总部建立劳动关系,再将劳动者分派到各地分公司或办事处工作的用人单位签订或者续签劳动合同更加便利。受疫情影响无法复工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的形式来完成续签。

  2、省去大量打印、快递、管理劳动合同文本成本。有些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内容全面页数多,劳动合同文本数量多,保管工作量大。全部采用无纸化可以节约成本,方便管理,可以大大减少签约成本。

  3、可以避免代签、冒签。有的用人单位通过邮寄或者让员工带回家里签署时,容易出现代签、冒签。员工一旦主张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支付双倍工资时,用人单位风险很大。

  1、电子劳动合同无痕篡改可能性高、容易灭失、保存困难。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电子劳动合同有可能被篡改;如果采用电子邮件或者第三方平台保存数据的服务器损坏,将导致所有数据丢失;如果是通过微信确认的,在更换手机或者手机出现故障时,数据也会灭失。

  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进入了仲裁米乐M6、诉讼程序后,用人单位举证会比较困难,要证明电子劳动合同已经送达、没有经过更改、属于原件等都将遇到一些困难,而如果是纸质的,只要劳动者确认是本人签署即可。

  3、通过第三方平台签署,成本较高。如果通过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来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固然更具有证明力,但成本较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由此可知,双方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的方式来签署劳动合同的,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果。根据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电子劳动合同合法有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2、 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

  3、 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时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

  (4)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

  02纸质合同由一方盖章后扫描到电脑上,通过QQ、微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对方,对方打印出来签字或盖章后再通过同样的方式传回;

  新员工入职时,用人单位应当让员工填写完整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电子邮件米乐M6、微信号、QQ号、钉钉号等,这样在通过这些方式把电子劳动合同送达、确认、签署时,可以证明是由其本人所确认和签署。

  特殊情况下,比如疫情防控期间,确实有必要通过电子数据的方式来完成劳动合同的签订时,应当先通过电子邮件、微信、OA系统等方式将劳动合同文本发送给员工,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语音等多种方式与员工确认是否收到,是否同意签署,避免形成孤证。

  现在有不少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第三方平台,从事电子合同的签订业务。由于平台具备区块链、eID电子身份系统对接认证、AES对称加密与个人数字证书秘钥颁发双加密等技术,能保证在其上订立的电子合同能满足形式与保存上的法律要求。

  此外,签署完毕的合同在电子合同平台上储存,用人单位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查看、下载,有的平台还可以出具说明报告用以解释其整体技术,电子合同的订立是如何符合满足法律要求的,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合同的证明力。

  电子劳动合同是对传统劳动合同订立的重大突破,虽然存在可篡改性、容易灭失、举证困难等缺陷,但其签订的便捷性、保管条理性、第三方平台可见证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劳动合同将更为完善、安全和实用,而不仅仅是疫情时期的特殊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