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好书推荐·赠书《资管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强国建设

  新闻资讯     |      2024-07-14 15:38

  米乐M6好书推荐·赠书《资管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强国建设全方位探讨资管行业的新挑战、新使命、新未来,充分发挥资管业务功能,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保驾护航

  自资管新规实施5年多来,资产管理行业从无序扩张走向有序发展,管理的资产规模超百万亿元,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业务的第二大金融业态,在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发突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有序推进,如何在资管新规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从治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转向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成为关系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走向的战略性问题。

  本书以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为切入点,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资管新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查找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潜在风险和深层次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资产管理业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未来进行展望。希望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为全面实施注册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保驾护航,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增加居民财富,助力共同富裕。

  中国金融学会前执行副会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前会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原理事长、研究员、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局长。

  1994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4年、2005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2007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女性”,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2011年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长期从事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出版过《银行信用管理与货币供应》《银行与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资管大时代》《平台金融新时代》等著作,在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关于财政金融、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普惠金融、金融法律等的文章。在全国工作期间参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2002—2018年在中国证监会及其下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任职,从事证券监管以及基金行业自律管理工作,曾获得中国证监会“史美伦奖学金”;2018—2023年在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伦敦商学院金融专业。

  资管新规是2018年因“大资管”业务乱象迭出、险象环生而做出的应急性和针对性制度安排,具有阶段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资管新规实施5年多来,精准拆解了高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逐步构建了统一协调的监管制度体系,资产管理行业从无序扩张走向规范发展。

  其中,资管新规的重点是治理隐身于“大资管”业务乱象背后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致力于打破刚性兑付、降低产品杠杆、压缩非标资产、去除层层嵌套。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情况,截至2022年底,在全面实施资管新规后,压缩“类信贷”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近30万亿元,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

  虽然,资管新规从根本上扭转了监管套利导致的影子银行乱象,取得了阶段性的治理成果。但是,与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时相比,资产管理业务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升级仍未到位,历史遗留的深层次问题在下行周期不断暴露,资产管理业务在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看,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转型进度落后,部分资产管理产品仍具有杠杆性质。

  资管新规旨在打破刚性兑付,但资金端客户风险偏好未变,仍期待刚性兑付。资产端虽有调整,但房地产和城投平台仍是重要资金来源米乐M6,流动性和资产质量未实质改变。银行理财等通过技术性手段平滑净值波动,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风险问题。产品端则出现了隐性负债转移现象,杠杆率未明显改善。

  书中认为,资产管理业务是连接居民财富和资本市场的桥梁,但现实中它促进资本形成的功能还没充分发挥。我国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比例低,资产管理业务提供的融资结构不佳,融资期限短,权益融资占比低米乐M6。此外,资产管理业务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募集难度加大。而政府和国企资金在私募基金中比重增大,在冲击和改变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的逻辑和市场化运作方式。

  三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投资者缺乏获得感,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仍有诸多堵点。

  吴晓灵在书中指出,资产管理产品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居民财富增长需求,导致储蓄向投资转换空间大。同时,产品品种供给不足且同质化严重,超过80%的公募产品集中于现金管理、固收和“固收+”等品种,大量资产配向同业市场和债券类资产,使资产配置同向化,缺乏交易对手,形成风险共振和金融空转,投资者选择受限,难以满足其多样化风险偏好。

  此外,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管理机构旱涝保收,产品业绩大幅波动”和“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长期困扰着资产管理业务。2022年公募基金更是出现全面亏损,全年亏损达1.45万亿元。因此,资产管理行业需要增加产品供给、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投资者获得感,以促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

  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未来10年,我国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有望实现复合增速9%,到2030年实现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486万亿元。按照发达市场金融体系的结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将突破300万亿元,其中近50%将配向权益类资产。超大规模的资产管理业务一定会产生强大的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并与资产管理产品业务、销售业务、托管业务、评价业务等产业集群共同构成丰富的资产管理业务生态圈,为投资者提供公募、私募、卖方销售、买方投顾等百花齐放、品类齐全的产品和服务。

  资产管理业务的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在为投资者提供最大回报的同时,为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撑。连接理想目标与现实问题的路径唯有改革。要实现美好未来,就必须针对问题和风险背后的成因,统筹规划,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协同推进各项制度改革。

  在《资管新征程》这本书中,吴晓灵针对资管行业面临的挑战、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前瞻性的、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吴晓灵建议,“建设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投资顾问服务体系。即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体系。”

  一是要尽快推出凝聚不同监管体系共识的财富管理投资顾问的制度体系,在《资管条例》中明确财富管理投资顾问业务的概念、业务范围,明确申请牌照的条件和程序。要把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为投资者服务、向投资者收费、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商业逻辑,通过监管法规予以规制和保障。

  二是要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股东,包括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基金销售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私募机构、专门机构等,申请财富管理投资顾问牌照,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业务,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三是要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供给,增加财富管理投资顾问为投资者家庭资产所能配置的标准金融产品品类和服务。

  四是要遵循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以人为本的规律,建立从业人员的水平认证、后续培训和注册管理制度。

  五是要重视科技应用,在加快建设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的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鼓励满足条件的机构发展TAMPs(全托资产管理)平台,为中小机构提供全财富管理服务的中后台服务,既有效降低中小机构的运营成本,又有利于防范中小机构的风险,从而提高资产管理业务的整体效率。

  本文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呈现《资管新征程》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建议读者详读,以获得更多米乐M6、更全面的真知灼见。

  金融讲习所是由《清华金融评论》专门为读者打造的正统金融讲习所,量化投资讲习所二期全新上线天互动,旨在为学员们更加化地展示量化投资商业运营模式及市场投资实践,促进行业内更多交流,助力学员把握行业未来发展。

  感谢读者朋友的热情参与,,请于5月24日前在本文留言区回复收件人+地址+联系方式,过期视为自动放弃,留言不会公开请放心,赠书将陆续寄出,请耐心等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