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谢林港镇 农场无人化 云上“慧”种田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虫情测报灯……从施肥、打药、灌溉到杀虫,这些繁杂的农活,只需要操作手机和电脑系统,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只有科幻电影里面才有,在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的数字化农场就可以看到。
该数字化农场由益阳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集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物联网监测系统、智慧管理指挥系统于一体,实现了田间管理全环节一键式智能化管理。
“我们所在的位置在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北峰垸村,根据管理需要,我们将这1000亩示范田划分成79个地块,每一块都有自己的编号,一地一码……”近日,在益阳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数字化农场管理员刘吴宜微笑着掏出手机,展示了一款智慧农业A pp。只见他在手机上点击“田间管理”,随意点开一个标为“B-25”的地块,伴随着屏幕不断放大,地块作物清晰可见,还有这块土地的各项参数……记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字赋能、智慧农业的魅力。
据介绍,该数字化农场项目包括智慧农场管理平台米乐M6、智农云A pp、物联网终端等,可通过手机和电脑管理整个农田。依靠北斗系统的精准定位,他们对示范区的1000亩农田进行数字农田上图管理,农田被整齐地划分出一个个“格子”,每一个“格子”都编号录入“数字化农场”智慧管理系统。田地里安装上了摄像头等智能设备,由系统平台统一管理。田间地头的智能设备,时刻监测着苗情、墒情、湿度、温度和光照强度,把数据实时传回智慧农场管理平台处理后,就形成图像传送到了用户的手机上,一目了然!“有了这个A pp,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查看庄稼的生长状况,再也不用像过去巡田那样两脚泥地往田里跑了!”刘吴宜说,种植户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清晰、全面地掌握自家田里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同时借助大数据计算、分析、对比,做好作物的种植管理,真正实现水稻长势“看得见、管得住”。
“这就是我们的智慧农场管理平台。根据平台的监测数据,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对田地进行排灌作业了。”刘吴宜一边操作电脑一边介绍,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进行智能灌溉米乐M6、变量施肥、无人农机喷药,以及虫情测报等农事管理。
以变量施肥无人机为例,搭载了传感器,可实现感算一体,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根据作物长势变量施肥。“该系统无人机主要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根据肥力图反馈数据来实现农田喷洒肥料作业。哪个地块长得好,投肥就少一点;哪个地块长势弱,投肥就多一点。按需分配,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据介绍,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具有精准作业、高效环保、智能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总体用肥减少13%左右,节约化肥成本70元/亩,人工节省40%。
灌溉系统也已实现智能化。“它自动化程度高,具有高效、节能、节水、增产、省工等特点,稻田需要多少水,什么时间应该补充或排掉多少水,都可以直接算出来。并且其喷灌方式接近于自然降雨米乐M6,通过自动灌溉系统去自动补充或停止灌溉,可避免土地盐碱化或过涝等问题。”据介绍,原来1000亩地浇一遍水需要7天,仅人工费就得1500元;现在用平台操作,无需人工,24个小时就能完成灌溉,不但效率大幅提升,节省了不少成本,而且较周边农田增产7%至11%。
不仅如此,系统还可根据识别的结果,进行分析与预测,判断水稻发生某种虫害的趋势,判断虫情峰值的到来时间。达到一定的警戒值,就会发送提醒信息到系统,引起用户的注意,提前进行防治。
“这是水稻纹枯病……”近日,刘吴宜在巡田时发现稻叶出现一种病斑。他使用手机通过中联智农云软件“扫一扫”,对着发生病害的农作物拍照上传A pp的农友圈,便有相应的农业专家给出病害的诊断结果。
除了图像识别技术解决方案,智慧农场管理平台和各植保机构也有深度合作。平台将数据采集、图像采集、信息处理等功能整合之后,通过丰富的专家资源体系,为农户提供从病虫害智能识别—病情在线诊断—科学开方用药等一站式的健康种植管理智慧农业方案。
以往,农户常常会根据经验判断对“症”下药,结果可能会因其操作的不科学性和不准确性导致病症没有好转甚至恶化。而数字化农场中联智农云采用人工智能识别配合植保专家的双重有效组合方式,通过丰富的专家资源体系,为农户提供精准科学的病虫害智能识别诊断服务。
不仅如此,数字化农场的管理系统还有“农事日历”功能。通过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精准农业智能装备及农业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系统能够匹配作物生长的关键指标。从培土育苗开始,以作物生长周期中的关键指标为导向,提供标准化的农事日历模板,精准把控其不同的农时周期,为农户、农场与农企提供科学的生产管理解决方案,精准管理农事生产规划与执行,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追求产量与质量的最优平衡,解决劳动力成本过高、生产管理粗放等难题,实现农场生产力与规模盈利能力最大化。